說到運動養身, 慢就對了
談到規律運動,或許大多數的人都會聯想到氣喘吁吀,汗流滿身,
其實這樣的做法,並不代表對提升消化能力有所幫助。
因為激烈的運動,會過度的消耗體力,讓身體長時間停留在疲累和過激的狀態,
常常導致內在的氣血過度耗損,身體會本能地需要補充大量的休息及飲食,
反而造成了身體容易因長期內損而提早老化衰敗,超級運動員的運動生命力都是短暫的,
由此可見一斑。
從人類的演化史來觀察,我們的臟腑為了因應日常活動行為而排列,動物與人類的內臟位置與身體構造雖然不同,
但都是為了運動而設計,因為不能活動就無法生存。
哺乳類動物的運動多採水平方向,因此內臟多垂吊於脊椎上。
人類的運動多採直立行走或跑跳,所以內在臟器多採垂直排列的方式,垂直的震盪力量就會達到臟腑。
胃腸道屬於自主神經(自律神經)系統,當我們開始用餐,食物從口腔經食道進入胃內後,雖然我們吃飯是坐著不動,
但消化道仍會自行動作,進行食物的蠕動與消化、排空和吸收等作用。因為胃腸道有自己的一套神經系統,
可靠器官間的神經元的反射動作做一連串的消化活動。運動可以刺激自律神經和肌肉的靈敏度及強度,
長此以往有助於改善自律神經的功能,過程中掌握細慢長勻的深層呼吸,讓副交感神經活絡。
因此提昇臟腑能力的運動養生方法,強調的是有氧且溫和規律持久的運動和活動。
以上班族為例,考量到生活作息和時間預算, 建議每次運動持續20~30分以上,
保持臉紅、氣微喘、流汗的狀態,常此以往,就可以有效提昇臟腑力。
然後再配合四肢的伸展運動,充分伸展四肢及脊椎,藉此打通人體氣血脈,增加新陳代謝,
移除細胞毒素,達到調養臟腑機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