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胃潰瘍 #胃食道逆流 #治療 #自然 #調養 #慢性胃炎 #腸化生 #糜爛性胃炎

 胃潰瘍是指胃的粘膜受到胃酸之侵蝕而形成之深入組織的消化道壁破損,它通常會比所謂糜爛(或者稱為破皮)的狀態來得更深一點。潰瘍發生在胃叫胃潰瘍。據研究統計,胃潰瘍在歐洲的盛行率只有2%,而 在台灣,消化性潰瘍是極常見的疾病,約10%的人口患有消化性潰瘍,尤其是十二指腸潰瘍。就年齡層來說,十二指腸潰瘍的年齡層較年輕,約在20~45歲左右,胃潰瘍的年齡層則較年長,約在40~65歲。胃潰瘍是通常是日積月累慢慢形成的,往往在還沒注意的狀況下,胃粘膜已經悄悄地受傷了。 胃潰瘍一般性的特徵為吃完飯後會痛,這樣的疼痛通常會出現在飯後半小時左右開始隱隱出現,一直到下次吃飯前疼痛漸消失。 

asam-lambung-tinggi-doktersehat.jpg

胃潰瘍原因 

胃潰瘍的原因,最多的就是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以及用藥(止痛藥,抗生素,抗組織胺等等)過度。當我們吃一頓飯,食物經咀嚼後吞入胃裡,胃部的壁細胞會開始分泌胃酸來進行消化,胃酸會與食物混合,形成酸性的內容物。在酸性的狀況下,有利於胃部分泌的蛋白酶來消化含有蛋白質的食物,之後這些被消化到一半的食糜會通過幽門進入十二指腸(一般稱此過程為排空),在腸道進行下一步的消化和吸收的動作。除幫助消化外,胃酸還有另一個強大的功能就是殺菌,因此PH值1.5~2.0的強酸的環境,對胃部的正常運作來是很必要的。但在這麼酸的環境下,又加上消化蛋白質用的酵素,腸胃道的黏膜細胞是如何不被酸度近似鹽酸的胃部內容物所侵蝕呢?因為胃的內部有一層黏膜細胞,黏膜細胞間的柵欄狀的結構能防止胃酸破壞胃部。這些粘膜細胞持續會被耗損和增生,胃壁黏膜層會產生新的細胞,隨時更換受胃酸侵蝕老化的粘膜細胞。

胃潰瘍指的就是胃酸耗損黏膜的速度超過了粘膜本身能自我增生修補的速度和能力,因此在粘膜破損的胃壁會產生深層的發炎或纖維化等狀況,胃壁在這種供需不平衡的狀態下也逐漸變薄,狀況惡化嚴重的時候,就導致胃穿孔及胃出血。胃酸造成潰瘍的情形,不只會發生在胃部。在連接胃部的十二指腸,也有被強酸破壞的可能,造成十二指腸潰瘍。一般會將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統稱為消化性潰瘍 。

胃潰瘍的發生的時間過程主要可概分為:

1.胃酸耗損增強或胃液分泌過多

2.黏膜細胞來不及修復

3.黏膜細胞間柵欄崩裂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會激發過強的免疫反應,幽門螺旋桿菌附著在黏膜層上,利用分解尿素來產生氨,進而中和胃酸。感染的過程中胃酸分泌量上升,也會破壞黏膜細胞柵欄結構,因而產生潰瘍。這樣的情況若持續下去,會造成胃部的長期發炎也就是慢性胃炎,接下來就可能導致萎縮性胃炎或是異常的腸道組織增生(腸上皮化生或腸化生)。這些現象都會提高罹患胃癌的機率,因此胃潰瘍及慢性胃炎被視是導致胃癌發生的危險因子。 

胃潰瘍的治療 

其實胃潰瘍不難治療痊癒,但是要做到不再復發就需要全面性的調整,因此胃潰瘍的預防比治療重要很多,為什麼許多朋友們一旦潰瘍以後,就很難不復發,因為胃潰瘍或者是十二指腸潰瘍形成的背景因素,都是飲食及生活習慣或者是情緒壓力造成消化狀態的問題。如果這些外在因素不作改變的話,是很難根治的。

胃潰瘍的飲食

請參考下列原則

  1. 正常吃不偏食不挑食
  2. 養成飲食定時定量的習慣 
  3. 不熬夜,作息規律,保持情緒穩定
  4. 適度而規律的運動,強化下半身肌耐力
  5. 香菸烈酒以及可樂咖啡等刺激性飲料盡量少喝
  6. 多攝取蔬果及水份,多攝取蛋白質,適度補充腸道益生菌
  7. 吃飯時需細嚼慢嚥,用餐時間建議為20~30分鐘,飯後可以散步走走

緊張 壓力 造成消化不適  電話.png

 

arrow
arrow

    珍好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